我敢說,要是從來沒見過的人,右邊第一個字肯定不認識,其實它是一個小學(xué)一年級都學(xué)過的字,我說了你們就知道了。我不明白,為什么這個字要這樣寫,我見到的草書大都是這種寫法,好像是約定俗成一樣,事實上,這個字筆畫本來就很簡單,草書真心沒必要這樣寫吧,完全是增加了大家的認識難度,這個字是白,是不是本來就很簡單,我查了一個下中華草書常用字字匯,確實有這種寫法,不過以前使用這種寫法的人很少。

這十個草書字還是寫得挺漂亮,可謂是行云流水,姿態(tài)優(yōu)美??傮w非常好認,就是有個別幾個字不懂草書的人可能不認識,比如這個白,還有第三個字,以及最后一個字,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剛才提到中華草書常用字字匯,這套書對常用字的行書,草書各種寫法都有詳細介紹,你們?nèi)绻信d趣,不妨弄一套看看,以后認這些字就容易了,特別是參照認字練字非常不錯。

如圖(名家手跡16款,點擊看大圖)?!暗摹弊值牟輹鴮懛ㄈ缦聢D: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書基本內(nèi)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草書是筆畫省略,結(jié)構(gòu)簡便的書體。二是,草書是以點畫作為基本符號來代替偏旁和字的某個部分,是最具有符號化特征的書體。三是,草書的筆劃之間字與字之間相互連帶呼應(yīng),是便于快捷書寫和便于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此字始見于篆文,原本作“旳”。隸書、楷書作從白、勺聲,是“旳”所分化出來的字。“旳”字,《說文》解釋為“明”,而日光明亮就白,故俗體字改成從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暗摹弊衷诂F(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居所有漢字之首。的讀[de]時為助詞:用在定語后,表示詞與詞或短語之間的修飾關(guān)系[ic,ve…];用在定語后,表示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的領(lǐng)屬關(guān)系[of,s]。

這個夠了嗎?!傲ⅰ弊值男袝鴮懛ǎ骸傲ⅰ弊值牟輹鴮懛ǎ翰輹托袝膮^(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字型結(jié)體、用筆使轉(zhuǎn)和布白章法上這三個方面。行書是指在楷書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一些游絲影帶,一般不會影響認讀,書寫起來比較隨意些,不象楷書那么嚴格;擴展資料:由于草書大量使用連筆,只存字的輪廓,以求書寫神速,所以普通人難于辨認,影響了它的交際功能。因此,盡管草書出現(xiàn)較早,卻始終沒能成為通用字體,但它作為書法藝術(shù)之一種,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秋【秌、穐】qiū〈名〉(1)(象形。甲骨文字形為蟋蟀形,蟲以鳴秋,借以表達“秋天”的概念。另一寫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義:收成,成熟的莊稼)(2)同本義[harvest;mature](3)又如:麥秋(收割麥子的時候);秋麥(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莊稼);秋苗(也稱秋稅。
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這三個月(5)又如:秋場(秋試。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舉行鄉(xiāng)試,中試者為舉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獵稱“秋狝”,冬天打獵叫“冬狩”);秋糧(秋季征收的田賦);秋薦(秋場);秋零(秋氣肅殺,景物凋零);秋葉(秋天的落葉);秋嚴(秋氣肅殺);秋黃(草木至秋而枯黃,亦指秋天枯黃的草木)(6)年[year]上與梁王燕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