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字體結構合理,美觀大方,行筆自然流暢。同時配有米字格,以便初學者更好地把握每個字的整體結構及一筆一畫的運筆方向與位置,除了這本字帖外,其姐妹篇還有行楷、魏碑和隸書字帖,均為3010字,可供選擇,通過對本帖的臨摹學習,可以幫助同學們明顯地提高書寫能力,練出一手好字,并為進一步提高水平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魏碑就不必多說,魏體字沒聽說過,也許本人孤陋寡聞吧,連姓魏字寫得好的也想不出來,因而估計魏體字是指魏碑字體的字庫。“碑”和“帖”的區(qū)別,簡單地說就是,用刀刻的“碑”,用筆寫的“帖”。啟功先生曾提出師刀師筆的問題,我認為這要分開來說。例如招牌、牌匾則用碑較適合,較大氣,又如隸書公認漢隸水平高,上哪找用筆寫的。初學的根本分不清原帖與影印本區(qū)別,惶論墨色墨氣,換言之,初學惶論“碑”和“帖”的區(qū)別,象啟功先生這樣的皇室后裔才有機會看到真跡。

魏碑體是北朝碑刻的統(tǒng)稱,其特點是筆力、字體強勁,是后世書法的一種楷模魏碑書法藝術,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佛教的造像題記;一類是民間的墓志銘。僅龍門石窟的造像題記就有三千余品,而著名的是《龍門二十品》。墓志在南北朝時十分盛行,其中北魏的墓志銘比前代都多,書法中帶有漢隸筆法,結體方嚴,筆畫沉著,變化多端,美不勝收??涤袨榉Q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書法雄強、樸拙、自然天成的藝術特點。

現(xiàn)存的魏碑書體都是楷書,因此有時也把這些楷書碑刻作品稱為“魏楷”。魏碑原本也稱北碑,在北朝相繼的各個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國時間最長,后來就用“魏碑”來指稱包括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在內(nèi)的整個北朝的碑刻書法作品。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銘”、“摩崖”和“造像記”的形式存在的。構扁方疏朗,內(nèi)緊外松,多出隸意。此墓志雖屬正書,行筆卻不拘一格,風骨內(nèi)斂,自然高雅。
3、魏碑字帖臨哪本帖好魏碑字帖不少,比較常見的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高貞碑》、《張玄墓志》、《始平公主造像記》、《石門銘》、《龍門二十品》、《刁遵墓志銘》等。以上都可以選擇,建議你去實體書店或網(wǎng)上書店看看,以自己喜歡為好,希望能幫到你。張遷碑和曹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