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撰聯(lián)篆書書法作品反腐敗謎聯(lián),姜公醉撰書,原載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建院十周年作品集,榮獲2002年度中國對聯(lián)創(chuàng)作獎作品。反腐敗謎聯(lián),姜公醉撰聯(lián),:官府老爺,橫財長肥膘,斧下敢行尸走肉,:寶貝公子,豎劃當棒槌,背后偏舞墨弄文。2000年4月,榮獲2002年度中國對聯(lián)創(chuàng)作獎作品共20副。

篆書書法作品推薦鄧石如的作品。鄧石如(17431805),安徽懷寧人,初名鄧琰,因其性情耿介,為表示不貪贓、不低頭、不阿諛逢迎,人如頑石、一塵不染的崇高品格,以頑石自喻,字石如,號頑伯,另有古滑碧浣子、龍山樵人、鳳水漁長等號。17歲后,長期一笈橫肩,壯游天下,又自號完白、完白山人、完白山民、笈游道人,54歲時為避清仁宗颙琰諱,遂以字行,享年63歲。

父親名一枝,字宗兩,號北林,善詩文工書畫,平時喜歡刻石。鄧石如幼承庭訓,從小開始習詩文書畫金石。九歲時跟隨父親在塾中讀了一年書,就輟學采信猛舉樵返餅餌,日以其贏以自給,但生活的艱難沒能扼殺他習書畫的性情,反而興趣日濃,23歲時曾隨父到寧國、九江等地,鬻書自給,開始壯游生涯。篆體介紹篆體,為漢字古代書體之一,也叫篆書,是對古文字的統(tǒng)稱,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

《泰山》、《嶧山》、《瑯琊臺》《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大篆:《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大盂鼎》《石鼓文》。當代臨習鐘鼎文字卓有成就的書法名家有王友誼、劉興、馮寶麟、王鏞等人。小篆:《泰山刻石》《嶧山碑》、李陽冰《三墳記》、吳昌碩篆書、吳熙載篆書、陸維釗篆書、楊沂孫篆書、鄧石如篆書、趙之謙篆書。
近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證的發(fā)展》認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漢代官制,大抵沿襲秦制,內(nèi)官有佐治之吏曰掾?qū)?,外官有諸曹掾吏,都是職司文書的下吏,故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篆書變體,極為繁瑣,古人認為篆書為倉頡所造,但不可信。周宣王太史籀著《史籀篇》,漢人名為大篆,詳大篆條,其后列國分治,諸侯力政,文字異形,至秦相李斯乃同一之,漢人稱為小篆,詳小篆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