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神仙中人,仙風道骨,其手抄一卷道德經(jīng),古樸空靈,無一絲人間煙火氣,現(xiàn)代人再也寫不出來了。北京故宮珍藏一卷小楷道德經(jīng)全本真跡,卷首是老子的畫像,全文5000多字,字字精妙,成為其鎮(zhèn)館之寶,這是元人冠冕之美譽的趙孟頫手抄本道德經(jīng),也是他晚年小楷代表作,據(jù)史書記載,他是為自己愛妻管道升祈福所抄寫,南宋滅亡之后,作為宋室王孫的趙孟頫,本意是歸隱山林,后來忽必烈聽說他的事跡,專程請他到元大都相見。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楷書代表作有《玄妙觀重修一門記》、《膽巴碑》、《赤薛武》、《道德經(jīng)》等。其中的《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是趙孟頫楷書的巔峰之作?;窘榻B其“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碑”原在正山門內,“文革”時失落。1990年,蘇州碑刻博物館受市道教協(xié)會委托,重刻成碑,現(xiàn)存正山門內,銘刻碑帖2幅;每幅縱52,橫136.5公分。記五十八行,行十一字,額三行。

玄妙觀在古城蘇州,為著名道教寺廟,創(chuàng)建于西晉咸寧二年(276年)。晉明帝司馬紹居然夢見三清道祖駕云到了蘇小,于是下多重修道院,并改名為上真道院。唐代皇帝自稱老子后裔,尊之為太上玄元星帝,并效令兩京及諸州均建立玄元皇帝廟。此后屢遭興廢。到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改為玄妙觀,玄、元相通,也稱元妙觀。此名取自老子《道德經(jīng)》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一語。

《趙孟頫小楷(元)》主要介紹了趙孟頫的小楷。書法作為我國文化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國歷史上著名書法家燦若群星,他們的作品在中國書法史上閃耀著奪目的光彩,流傳千古。小楷作為楷書的一種,始于漢末三國魏晉之際。在印刷文字還不方便的時代,通行的正式鄭重文書都需要以小楷書寫。自隋唐以來,直至清代,都把小楷作為科舉考試的一個重要科目,若不及格必將名落孫山,因而,小楷書法自然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
3、趙孟頫小楷道德經(jīng)有多少字?發(fā)給你,自己查。是鞍馬人物畫的代表作但是趙孟頫的書法,成就最高的是楷書和行書,學李邕而以王羲之、王獻之為宗,所作碑版甚多,圓轉遒麗,人稱“趙體”。傳世的楷書名作有《膽巴碑》、《湖州妙嚴寺記》、《仇鍔碑》等;小楷有《汲黯傳》等;行書作品不少,如《洛神賦卷》、《赤壁二賦帖》、《定武蘭亭十三跋》、《道德經(jīng)》、《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四體千字文》等。